close

"每一次岀發,都在找回自己" 吳若權的書

30歲初訪巴黎 50歳重回巴黎 寫他的經歷 寫他的感想

30歲眼中的巴黎 30歲眼中所謂的人生哲理 果然有了改變

旅行這件事 對他而言 年輕時說走就走 在父親過世母親中風後 變得需要好好規劃 看世界的角度不同 風景是不同的美

我喜歡自己規劃旅行 也嚮往獨自的旅行 旅行時候想念的食物未必是平常愛吃的 旅行結束也不一定會馬上買來解饞 對於這樣的自己 我還不是很了解!!!

以前以為自己是個有效率的人 這幾年覺得是太會給自己壓力 不懂得適度"留空白" 於是練習和自己對話 問問自己想要什麼

看完書 想起這個短片勇敢走下去 非得經歷過些什麼 失去過些什麼的人 才懂!!!

--------------------------------以下為重點節錄----------------------------------

「嬰兒離開襁褓 幼兒學習爬行 少年渴望自由 成年出外奮鬥 中年懷抱鄉愁 老年落葉歸根 每個階段都在旅行」

「旅行最大的樂趣之一 是從預定行程開始」

「有同伴的旅行 比一個人獨自的旅行 時時刻刻更能面對真實的自己」

「每一杯咖啡 在當下都是最好的」

「更何況 每一杯咖啡 在當下都是唯一的一杯」

「讓行李箱永遠處於七分飽的狀態 如此善待行李箱 就等於是善待自己」

「記憶裡的味道是藏在食物裡的鄉愁 無論你走得多遠 離開多久 它總在你的靈魂深處守候」

「我愛你 就是最虛幻的真實」

「友誼才是人生中最貴重 又無法被金錢取代的珍寶」

「沉默是一對朋友或伴侶 再更進一步走向彼此心靈深處之前 必須度過的關卡」

「停留在巴黎好幾天 只下了一天的雨 似乎更應該被珍惜」

「所謂的"斷橋" 最美的是"斷" 不是"橋" 逝去的愛 大概也是如此啊」

「來到更成熟的年紀 或許會感覺 若要強求"在對的時間 遇見對的人"是一種無能為力的艱難」

「有些人是慢火車 有些人是高鐵 有些人習慣誤點 有些人要求準時 旅程中會遇見其他乘客 他們也會不斷的上車下車」

「旅行 永遠是個愈向外面走 就愈靠近自己內在的路途」

「我開始懂得為自己在緊湊的行程中 留下一段空白 刻意放空 沒有任何目的」

「所有的旅行 從未真正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